新疆印象2


到达乌鲁木齐车站的时候,终于发现自己坐火车的潜力不可估量。本来之前有朋友曾绘声绘色的给我描绘过长时间坐火车硬座的后果,按照他的说法,连续坐上5个小时的话就会浑身燥热不安,双脚发麻 ,如果再接着坐三个小时的话,就会双腿浮肿,脸色蜡黄,冷汗如雨下,如果再接着坐下去的话,后果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此时已经在西安下了车,但是如果想象一下的话,估计会有口吐白沫,昏迷,癫痫的可能性。这个推测真是让人骇人听闻。这种骇人听闻的说法最骇人听闻之处是实际上南京到乌鲁木齐的话火车要坐45个小时。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成正比例的推测的话,到了乌鲁木齐后,硬座车厢里面应该只剩下一堆木乃伊尸体。
于是带着极度的恐惧和极度的好奇登上了车,漆黑一片的深深夜色和火车的轰隆声很快将恐惧和好奇都带走,留下的浓浓的睡意,很快就将我们击倒,将带着的充气枕头放开,在狭小不堪的小桌子上睡着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有一阵骚动传来,醒了过来,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感觉睡了已经有了一天了吧。后来仔细的看了看手机,突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上面显示的是0:30。彻底的崩溃了,原来睡了半天,才睡了半个小时!!顿时恐惧的感觉又找了回来,绝望得感觉到剩下的23个小时30分钟将会是痛苦而漫长的一段回忆。
睡不着了,于是准备找个人说说话,坐在我旁边的一个汉子此时正津津有味的啃着凤抓就着啤酒。那感觉很是滋润,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居然也是扬州人,而且居然也是江都人!突然间感慨世界是如此的小,在全中国随便抓两个人,将他们放在火车上,而且安排坐在一起,然后互相一问,发现原来是老的不能老的老乡,这么小概率的事情是说出来都没有人相信,居然亲身经历过了!当时只是觉得很巧,现在想起来,才感慨万千,唉~~,全是缘份阿。他的目的地是善鄯。这位老兄的脾气非常投我的胃口,为人还算真诚,至少看起来不是很狡猾,而且喜欢吹吹小牛,夸张的描绘一些有趣的事情。我对面的一个女人大概24~5岁,但是一直在睡觉,有时是在打瞌睡,好像很欠睡觉的样子,清醒的时间只有她吃饭的时候,吃完了也不理我们,很快就又进入了状态,昏昏睡去,以致于搭讪的机会都没有找到。她旁边的一位大叔也不怎么说话,一直在看着窗外。所以一般是我和江都的那个老乡在聊天。c师姐坐在过道的那一边,她那边坐了几个新疆本地汉族人和两个放假回家的学生,c师姐能说会道,性格豪爽,很快跟他们打得火热,于是那几个新疆人都非常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当地风情和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于是,车上的生活也开始变得有趣和生动起来,眯一会儿,然后和他们聊聊天,腿累了就站在位子上看看风景,一直担心腿会肿,后来过了一天发现啥事都没有,问了问老乡,他哈哈大笑,一边扯着从宝鸡站买的鸡腿一边说:“哪里有这回事,我们以前坐车过去,最迟的要6天7夜,也没有发生这种事,习惯了就好了,我现在一个月往返于新疆两次,喝两瓶啤酒,吃点小菜,就到了!很轻松的!来来来,吃凤抓!”于是,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对面的一位大叔为人非常的热情,经常凑过来跟我们一起吃东西,喝酒,后来第二天就把肚子给吃坏了,痛苦不已,我们 也深感内疚,他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新疆的事情,还跟我讲了一些比较荤的东西,至今难忘。
白天的时间很容易打发,随随便便就可以过去,关键是到了夜里睡觉的时候,那就真正的痛苦了,一张小桌子,有四个人想趴在上面睡,这个问题不用看就知道很难办 。 而且到了夜里,空调的威力就显现了出来,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看看,冻得不省人事的,或者冻得鼻涕拉撒的都有其人,大家恨不得都找床被子盖一下,实在是太冷了。如果有机会在夜里一两点能到硬座车厢来看看,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了,人们以各种各具特色的方式睡着,老乡自己靠在座位上睡着了,我就占着小桌子枕着充气枕头睡,我睡得是如此的香以致于早上醒来发现口水流了一枕头,有人占了三个位子,躺着睡着了,这是最舒服的。有人就躺在走道上睡着,估计很舒服,因为过道上面铺上了地毯,一点都不冷。还有的人更狠,在座位底下铺上了报纸,一到夜里,就躺到座位底下去了,在外面看就一截身子露着,这样的方式估计是很舒服,回来的时候坐的火车,有个小孩子整天就赖在座位底下,不肯上来。
一般睡着之后,醒来的方式都是被冻醒。天亮之后,一天的生活便又开始了,那位老乡又在咂吧他的啤酒和鸡腿,然后跟我吹给汽车换漆时,如何利用新疆的风沙将汽车身上的漆全都给打掉。隔壁座位上的又开始大声地说话,哈哈的大笑。然后吃早饭,吃午饭,老乡下车的时候,本来还想要个联系方式,后来想想就算了,这个人,这辈子就肯定再也见不到了。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在经过了吐鲁番的一大片的壮观的风力发电机和天山脚下的美丽牧场后,乌鲁木齐终于到了。

4 responses to “新疆印象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