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家长学校给家长布置的一个家庭作业。
很有幸有机会聆听了黄欣欣老师和湛悦老师分享的两堂讲座,受益匪浅。
黄欣欣老师和湛悦老师分享的讲座,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黄欣欣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在儿童医院工作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分享了很多关于幼儿园小朋友生长,发育,学习,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很好的观点和科学知识,并且提供了很多可操作性的方法,收获很多,都已经记录在笔记本上,慢慢查阅和参考。而湛悦老师则是通过结合自己多年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和自己生活中解决大量的“问题儿童”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并给家长提供了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
对我个人来说,平时在我们家,邓锦畲的衣食起居方面,主要是他妈妈和外婆承担了大多数的责任,这样我就能够偷个懒,大多数的情况下,我所需要做的只是经常跟邓锦畲一起玩玩游戏,带他出去玩耍,在家给他读读书,讲讲故事这些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平常经常跟他一起游戏,一起读书,能够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也正因为如此,对黄老师和湛老师的分享中,我自身感受最深的就是儿童心理方面的分享的内容。
我非常认同老师讲的一点:孩子是家庭生活的缩影。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谁都不难理解这一点,孩子难道不是家庭生活的缩影吗?自从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家庭是小孩子学习的第一个课堂,在这样重要的环境里整耳濡目染,小孩子身上必然会带有家庭特有的气质,生活习惯,为人做事的风格。如果父母家人邋邋遢遢,一点也不注意卫生,那么能指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小孩子能够干干净净,很注重个人卫生吗?如果一个家庭中,没有互相尊重的氛围,遇到问题都粗暴解决,能够指望生活在其中的小孩子能够文明礼貌,尊重师长,爱护同学吗?很显然不能,这就是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简单道理。我想作为家长,作为成年人,都不难理解这个道理,真正难的是,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怎样的以身作则,以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发展出作为家长的我们所欣赏和器重的那些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这恰恰是很难的,因为这意味着家长要付出更多。对家长来说,教育小孩子,最容易也自己最轻松的方法就是说教,只要告诉他要干嘛,应该干嘛就可以了,小孩子犯了错或者达不到家长的预期,那所有的问题也只是小孩子他自己执行的问题,家长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可以轻松的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棍棒敲打或者言语职责。而一旦意识到小孩子的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优良的品性的历练实际上是需要家长用心的去营造一个适合的氛围的话,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要做的很多,首先如果我们希望小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有什么不良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好,而且这还不够,还得去积极的引导小孩子,找到一些适合小孩子的方法给他们正面的影响。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家长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去思考,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湛老师说,她见过的很多的所谓问题小孩,最后经过梳理发现其实就是家庭的问题,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给予这张白纸的影响是相当的大的。听完讲座回来之后我们也在反思,有时候邓锦畲的表现不如我们预期时,作为家长会本能的会感到生气和怒其不争,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一下,到底是我们哪一块做的不够好,给了他坏的影响,或者我们没有关注到他的困惑,及时的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家长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