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6-10-毕业十周年聚会
十周年聚会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到来了。 之前犹豫过要不要参加,跟很多人当时就不是很熟,这么久了可能更加的没话说,而且实在感觉这十年也没混出个什么名堂,也不太想去丢这个人,而且端午要送果果回老家,第二天再赶回来确实也有点麻烦。但是丁茫说了几次,后来想想,这种机会也确实是蛮难得的,跟晓舌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10号赶回来。 现在想想,这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还好回来了,没有错过这样的一次有意义的聚会。只是很可惜还不够正确,因为现在我有点后悔应该一大早就回南京参加整天的活动的,而不只是赶回来吃个晚饭。 潜意识里对聚会还是有一些期待的,因为在前一天看到微信群里面看到丁茫发出来的挂在学校里的横幅,说实话,有一些莫名的激动,虽然说不出来到底具体是因为什么。昨天中午吃饭中午饭从南通往南京赶的时候,在服务区突然接到了汪欣的电话,老大用汪欣的电话冒充辅导员跟我说话(这个组合想起来也真复杂)。接完电话之后,突然想起来,之前自己的顾虑真的是没有意义,因为虽然好多人之前不熟悉,但是还是有很多熟悉的人的呀。这么多熟悉的人,就像老大一样,虽然只是听到他说话,虽然甚至我都没听出来是他,但是只是后来知道了是他,心里就涌起了很多的感受,说很多以前生活的细节又立即想起来了那有点夸张,但是能体会到某种熟悉的心情,某种曾经熟悉的关系的感受,又回来了。 后来在高速上我就有点激动,仍然是莫名的。我甚至感觉到有点危险,因为我感觉不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而且明显的感觉到潜意识里面有一种冲动,想尽快的赶回南京。 还好没出什么事,安全到达。 我敢说十周年的聚餐时我参加过最特别的聚餐。 赶过去的时候打电话给汪欣,他说大家都已经在南苑餐厅里面了。越接近南苑餐厅,我竟然越来越感觉到紧张,依然是莫名的。可能是害怕面对推门而入的时候,大家齐刷刷看过来的眼神那种场景吧。可能也不是,有可能是担心突然看到那么多人,结果好多人的名字我都叫不上来的那种尴尬场景吧。也可能是某种其他的难以总结的心情,但是在寻找南苑三楼的餐厅的时候,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心跳在加快,这事是没错的。 但是还好,到了餐厅的时候,就看到邓峥,王晋石和胡奕在聊天,就跟她们聊了起来。其他的人也零星的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突然发现之前的紧张和不安,好像就完全不见,突然间就切换到了某种曾经熟悉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一种特殊的亲密的关系,甚至连跟原先上学时并不熟悉的人聊天都感觉那么的亲切,之前设想的尴尬的场景没有出现。 基本上,在整个晚上吃饭的过程中,都一直处于这样的一种心情和感受当中。不断的遇到曾经熟悉的人,那曾经拥有的关系的感受瞬间就能够回来,根本不需要反应时间,可能跟熟知人的关系的感受已经烙印在脑海中,只是很久没有机会去触发它了,但是关于一起的回忆,发生过的故事,想想有印象但是有觉得很不具体和繁杂,不知从何说起。 但是,能够感受到曾经的感受,熟悉曾经熟悉的关系,这不就是最重要的吗?那些曾经一起发生的故事,其实无非是用来佐证这样的感受,要么是产生和加固了这样的关系的形成。所以这一晚,我记得好像大家都没有回忆很多过去的事情,但是还是说了好多话,感觉时间根本就完全不够用。我想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感受都回到了10年前,而10年前我们那么的熟悉,畅所欲言,意犹未尽。 喝酒的时候,有时候会认真的想一想跟敬酒或者被敬的人说,我们应该整10年没见了,自从毕业就再也没见过。说这话的时候,感觉还是有点奇怪的,好像突然就觉得时间怎么会过的这么快,眼前的这个人明显好像跟10年前没什么大变化,但是也很明显的确是已经是10年后了。 能够找回以前的感受,真的蛮好的,体验那些熟悉的感觉,想起一些熟悉的事情,见到熟悉的人,真的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而且这件事本身其实告诉我们,虽然时间过了这么久,有些东西,那些伴随着我们青春岁月的故事,笑容,眼泪,痛苦,煎熬,那些躁动的白天和无眠的夜晚,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忘,只是尘封在没有打扫的角落里面,等到风吹起的时候,那些发黄的记忆还会出现在我们眼前翻开。 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如果今天是我们第一天在大学相遇,而不是10年前,我想最终我们还是会成为朋友,就像10年前那样,这是一种臭味相投,只要放在同样的环境下,那就是一种命中注定。
-
说点什么呢
这几天一直想说点什么。也想说说这次出差的感受,这次出差其实感受还是蛮多的,可是想想发现又没个头绪。也想整理整理去挪威的游记,这次去挪威玩,感觉还是非常棒的一次体验,挪威的风光绝对是我喜欢的那种大气震撼的风格,而且途中的经历回想起来也感觉很怀念。不过感觉路程好长,事情好多啊,得要慢慢的准备啊。 还是说说林雪平这个小城市吧,这个相对来说还比较的简单一点。 4月10号是第一天来到林雪平,当时就发现,林雪平的天真的是美。之前去斯德哥尔摩的时候就觉得斯德歌尔摩的天好美,然后整天的拍斯德哥尔摩的天空。来到林雪平才发现,这里的天好像比斯德歌尔摩的更美。我自己也说不出来到底这只是一种主观的印象还是基于事实的真实判断。总尔言之,来到林雪平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里的天空了。而且从宾馆的落地窗户外面的风景配合着建筑,感觉也是非常的好。从此只要有机会,每天都会在回到宾馆之后,打开窗户拍几张窗外的风景。 刚到林雪平的时候,因为每天要坐公交车去上班,所以买了一个月的月票,但是后来我们从头到尾只用了三次,第一天上下班加上第二天上班是坐公交车去的,第二天下班比较早,而且我们也发现公司到宾馆其实也没多远,而且其中有一段路,头一天到林雪平的时候,闲逛的时候就已经走过,有一点印象。所以就决定走一走,一路走回去。从此以后,就再没有坐过公交车,每天上下班都是走路来,走路去,因为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喜欢这里的蓝天白云,也是因为时间比较充足,同样也因为没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吧,走路的话,去一个小时,回一个小时,无形中也打发掉了时间。一开始也有新奇的原因在里面,每天就想挑不同的路线走,后来就有了惯性,每天不走路上下班就还觉得不习惯。有一次跟Joakim说起来,说我们每天来回都走路,他好像有点惊讶,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呢,因为每天我们都能在各个时间点,看到有人在跑步,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瑞典人应该很理解我们这样的行为,看到Joakim表示有点不理解,我自己感觉也很意外。 不过后来我想了想,我觉得大致上还是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Joakim惊讶的原因的,主要的可能是因为我们生活状态和心态的不同吧。怎么说呢?似乎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世俗的生活状态,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这样世俗的生活状态。在世俗的生活状态里,人们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看到的大多是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烦恼,所做的大多数的事也都是追逐自己的欲望和解决自己面临的烦恼。怎么说呢?就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新来南京没多久的同事就说,南京有好多风景很好但是也不很出名的地方,比如A,B,C,D,E。我听了就很惊讶,因为,他说的这些地方,像我这样在南京学习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人,居然都不知道!这太不合理了,正常的逻辑难道不应该是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越久,对一个地方了解的越多吗?再想想,发现还是合理的,因为在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界里,去追寻这样的风景好的偏僻的地方,就不是生活的主题。我们的主题是哪里有好吃的馆子,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上映,上班上网,下班上网,生病了去医院看病,找人聊天打牌,为了健身或者减肥跑跑步,爬爬山,有了烦恼找人倾诉或者喝点闷酒,为了小孩报各种辅导班。这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世俗的生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的状态下,具体在哪个城市生活其实不重要,而且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所谓(当然也会需要考虑就业什么的),因为除非刻意,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去关心这个城市本身,我们关心的只是自己内心的需求和烦恼,而这样的需求和烦恼,无论你生活在什么地方,实际上都差不多。所以我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就很能理解我的那个新来的同事,他刚刚来到南京,刚刚离开他自己世俗的生活状态,在南京的世俗生活状态还没有完全占据他的生活,所以对他来说,视野还是开阔的,这个城市的新鲜感还很有吸引力,吸引着他去探索。而且我相信,不久之后当他的生活稳定下来,世俗生活完全占据他的生活的时候,这个城市本身对他来说也会慢慢的变得不可见。可能有一天,他也会像我惊诧于他一样,惊讶于另一个新来的人对南京的了解如此丰富。 在林雪平我有机会印证了这个观点,因为有一次我跟一个当地人说,RydSkogen那里有一个街区,在那个街区里都是漂亮的五颜六色的房子,很美。他想了半天,居然好像并不是很清楚。这可能正是因为他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界里的缘故吧,而对于我来说,则是放下了自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个过客偶尔来到林雪平,所以对外部的世界充满了新奇感。我俩处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所以观察的角度和重点也完全不一样。 对于Joakim的惊讶,想一想的话,我觉得其实好像也可以理解,从他的角度来说,每天上下班花个两个多小时在路上,只是走路的话,实在是一种浪费时间,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干什么不好,为啥要浪费在路上呢?如果想要锻炼身体的话,那花个半个小时跑跑步,然后其他的时间可以用来看看电视啊,可以喝喝啤酒啊,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啊。确实是这样,我想了想,如果是在南京的话,如果有谁跟我说他也花两三个小时只是在路上走,我也会觉得好奇怪,难道有这么多这么闲时间吗?还有好多正经的事情都来不及做呢。所以你看,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想法差别还挺大。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的日常,就像之前说的,这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是我们的烦恼,我们不得不去解决,这其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我们的欲望,我们总想着去获取。这些事情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们多到已经能够完全占据我们所有的生活,以至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视线只能够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些事情上。但是如果偶然有机会跳出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比如说出差。这时候我们那些原先的烦恼似乎变得有点模糊,而我们那些欲望又变得好像没有那么急迫。这时候我们似乎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自己的眼界,视线能够放到自我以外的地方。 而一旦视线能够放开一点,同时时间又比较充裕的话,应该就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美。在林雪平,上面这两点都不是问题。 我最喜欢的是林雪平的天,但是我感觉我根本没办法把我的感受描述清楚。这里的天总是变化多端,一天跟一天都不太一样,甚至前一个小时和后一个小时差别也会很大,但是不管怎么变,这里的天总是那么通透干净,看得远。我甚至觉得如果我站得高一点,说不定能看到斯德哥尔摩也说不定。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太阳和云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所以经常每天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丽。我觉得我没法通过语言描述这些细节。还是待会看看能不能上传一些图吧。 我也喜欢林雪平的森林,去的比较多的森林就是在公司和宾馆路途中间的两座,一座叫VallaSkogen,一座叫做RydSkogen.经常下班的时候会经过VallaSkogen,里面有很多的小路,基本上我们都差不多走遍了。然后周末的时候有时候会去RydSkogen里面跑步或者散步。在森林里面行走,这个行为本身其实已经蛮舒服的。而且因为季节的原因,四五月份,森里里面还有成片的开放的一种说不出名字的小白花,就满满铺在树林里(好像北欧这边树林子里面开的都是这种白色小花,去挪威的时候发现那边也都是长的这种花。)。还有星星点点点缀在各处的紫色的小花。但是这次在林雪平,最喜欢的还是森林里用松木屑子铺成的小路,这种小路不是到处都有,树林子里面大多数的路还是土路,只是有时候会有一段松木屑小路,这些路都是被精心整治过的,显得都非常的规整,走在上面的感觉特别的舒服,套用一句广告语,软软的,很贴心。那种感觉难以用语言描述,只要我走在上面,我感觉脚步就轻盈了起来,彷佛身体也变得轻盈,有一种想蹦蹦跳跳的冲动,似乎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正在听的歌节奏也变得更加的欢快,心情也莫名其妙的好了起来。恩,就是这种感觉。 来林雪平之前,大家都说林雪平就是个农村,那感觉似乎整个林雪平就是个乡下。但是实际上林雪平的城市和乡下的风貌其实差别还是特别的大的。我个人觉得林雪平的乡下特别的美。有一个周末,我跟同事租了宾馆的自行车,一直向南骑了快二十公里出去,最远到了一个叫做Skeda Udde的小村子。这一路上的风景真的是漂亮的没话说,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有森林,有湖泊,有农田,还有偶尔点缀在空旷田野上的别墅。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算了,又写不下去了,这个博客拖的时间太长,真的是一点最初的感觉都找不到了,就这样吧。总之,作为一个过客,能够以一个过客的心态,在林雪平这个城市呆上一个月,慢慢的体会它的自然的美,我觉得还是很大的一个收获。 [metaslider id=1946]
-
侄子昨天结婚了
大伯家的大孙子昨天结婚,跟老爸一起回家喝喜酒。想一想自己结婚还没几年,下一代的人都已经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娃的生娃了。 晚上婚礼照例是主持人一阵长长的演说开场,说实在的,以前参加的婚礼,基本上也不会怎么听主持人的程式化的说辞,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稍微认真的听了一下他说的内容。虽然听完很快就又忘了他说的内容了,不过感觉还是有点感慨。长长的煽情的演说,说的无非是关于幸运,缘分,爱情,厮守,责任。不知道同样的一段话,他已经用在了同样的场合多少次。不过,不管在同样的场合被用过了多少次,也不管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发自肺腑还是只是轻车熟路,内容本身表达出来的意思总是一致的,那就是幸福啊。 是的,这就是幸福啊。爱情和婚姻是属于幸福的范畴,这已经被无数的人从无数的角度论证了无数遍以致于完全不需要再论证。看着大侄子和新娘两个人在台上听司仪安排各种流程,还要被主持人调侃,他们有点拘谨和手足无措。每个人第一次经历人生中的这个场景的时候可能大致都是这样的表现吧。但是拘谨又怎么样,没有能圆滑的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被善意的嘲笑又怎么样呢?看看他们尴尬的时候互相鼓励的微笑,还有一直互相拉着的双手,就能体会到,他们是幸福的。是的,有人陪伴左右,互相关心,这事实本身就是最为幸福的啊。(我又有点不知道怎么表达了,那时候的感慨还是满强烈的,但是发现我还真的比较困难表达出来)。 后来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同龄的几个还没有结婚单身的男男女女。虽然有人说,揣测别人生活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不尊重。但是我想,我真希望他们早点能够进入到有人陪伴,互相关心的生活状态,只是属于两个人的这样的生活状态。好想给他们这样的祝福,他们应该需要和拥有这样的幸福。(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可能所想的并不完全是这里所说的。) 本来还想发个朋友圈还是什么的,再想想算了,好像有点不太好。
-
In Stockholm Again
4月8日周五,又来到了斯德哥尔摩。想了想,上次来还是一年半前的事情,时间过的真快。 北京飞斯德哥尔摩的飞机上,坐我旁边的是一个中国女生,看样子可能是个学生吧。不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一路上都没有跟她说一句话。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搭话,导致后来不好意思再没话找话,然后索性就决定什么也不说,就这么默默的度过这一段旅程。不过能体会到,气氛是有点尴尬的。一路默默无语,我总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她,她似乎也有点不自然。 到了阿兰达机场,走出来的时候,我就发现,虽然已经好长时间没来,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一切都似乎还是那个老样子,机场到出口的路,依然是那么的熟悉。机场外满满排列等客的出租车的画面,依然和记忆中的画面一样。在老城住下来之后,我们去找便利店和卖酒的店,我突然发现,虽然很久没来,但是对于店在哪儿,要怎么去,从那条路走,居然还是记得清清楚楚。而穿街走巷观察的结果也印证了刚下飞机时的那个感受,这里的一切,似乎真的就没有改变,该在哪儿的,虽然过了这些时间,它还在那儿。原来那些热闹的场景,虽然隔了这么久,回来看,发现还是那样熟悉的热闹。那么真的什么都没变吗?转而一想,最明显的是自己已经变了,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年纪大了。虽然看到的斯德哥尔摩好像跟几年前的没什么大区别,但是看风景的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变了。身体差了,年纪大了,娃也高了,心态也变了。 在宾馆住下之后,去找蒋楠,顺便从他那儿拿一只电饭锅。这么久没见他,这个家伙看起来似乎还跟印象中的印象完全一致,没有啥大的改变,还是原来的那样。她妈也在瑞典,陪了他好几个月,就快要回去了。他妈就跟所有的家长一样,对于蒋楠到现在还没有找老婆,耿耿于怀,听她的口气,甚至有点儿恨铁不成刚,快要放弃的意思。至于他自己,我还是看不出来他是急还是不急,甚至看不出来他是需要一个女人,还是其实不需要人,还是其实他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男人。。 从蒋楠家里出来的时候,竟然在路上还碰见了孙旸。这么巧得需要多大的缘分啊! 虽然已经知道她快生,没想到肚子都这么大了。据她说,查了是个男孩。想想她也是好久没有见了,上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新认识了男朋友,再次见到她,都已经快当妈了。
-
Linux策略路由简介(翻译)
最近想回忆一下之前研究过的linux下的策略路由,想对linux的策略路由来一个简单的介绍,不过看了来自Scott’s Weblog 的这篇博客之后,觉得它还真是够简单,好在概念还很清晰,对于理解linux的策略路由的基本的概念和框架足够了。所以我突然想翻译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会翻译别人的博客的内容,翻译博客是不是层次太低了一点。。),贴在自己的博客里。从来没试过翻译,这次来试试吧。Let’s Go!以下是原文的翻译。 在这篇博客里,我要来介绍一下在最新的Ubuntu版本里面实现的Linux策略路由机制(可能在其他Linux的发行版里也已经同样实现了,不过我使用的是Ubuntu 12.04 LTS版本)。实际上,由于Linux的策略路由机制的引入,给Linux机器的网络数据路由功能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在后续的博客里面,我会讨论一个相当实际的Linux策略路由的配置用例。不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是现在关注一下Linux策略路由的概念以及怎么使用吧。 策略路由包含了好几方面: 策略路由表(table):Linux系统中包含了三个默认的路由表:local表(这个路由表不能人为的编辑或者删除),main表,和default表。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增加一个路由,但是没有指定它是属于哪个路由表的情况下,这个路由实际上是被加入到了main表中,而不是default表。这一点跟我们直观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策略路由规则(rule):同样的,Linux系统中有三个默认的rule,分别对应于三个默认的路由表。 在我们应用Linux的策略路机制实现我们的特殊的需求时,一般我们需要做三件事情: 我们需要创建一张定制的策略路由表(table)。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或者多个定制的策略路由规则(rule)。 我们需要在创建的策略路由表中加入一个或者多个路由信息(route)。 让我们一步一步的介绍一下上面的三个步骤。 创建一个自己定制的策略路由表 第一步就是要创建一个自己定制的策略路由表。实际上,创建一个路由表,等同于在文件/etc/iproute2/rt_tables里面添加一行新的记录。所以比如我们想要创建一个叫custom的路由表的话,实际上也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直接对rt_tables文件进行操作。 # echo 200 custom >> /etc/iproute2/rt_tables 上面的这个命令创建了一个名字叫做custom, id为200的路由表。请记住这个路由表的名字,因为我们在下面介绍路由规则(rule)和以及编辑路由表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路由表。需要知道的是,因为这个路由表是直接存放在rt_tables文件中的,所以,在Linux机器重启之后,这个路由表也会仍然存在。 创建策略路由规则(rule) 在创建了路由表之后,下一步就是创建路由规则(rule),路由规则会告诉系统使用哪个路由表(table)去做路由。在本文中,作为一个例子,我想根据数据的源地址来制定一个路由规则。这其实是策略路由的一个很常见的应用,而且因为这个路由规则是依据源地址的,所以这样的场景也叫作源地址路由(source routing).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创建一个策略路由规则: # ip rule add from “source_address” lookup “table_name” 假设我们有这样的需求,对于所有的从IP地址192.168.30.200来的数据,我们希望系统将其交给我们之前创建的叫做custom的路由表去做路由。那么我们只要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创建这个rule就可以了。 # ip rule add from 192.168.30.200 lookup custom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查看当前系统中所有有效的路由规则: # ip rule list 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也说过,对应于local, main和default这三个系统中的路由表,分别也各自有一个对应的规则。在我们新增了自己的路由规则之后,在上面的命令的输出中,应该也能够看到它。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创建的路由规则(rule)并不是永久的,也就是说,如果系统重启之后(或者是网络重启),使用上面这样的命令创建的rule就会随之丢失了。如果想要创建的路由规则在重启系统或者重启网络之后也不会丢失,那么我们需要在/etc/network/interfaces这个文件里面加入一行: post-up ip…
-
过了元宵
照例,过了元宵的下一个礼拜的同一天,就是我的生日了。照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感慨一下岁月,惊叹一下时间。我现在觉得这样的感慨其实很正常,因为过了某个年纪,每年的生日,难道不就是一个定时的闹钟,提醒一下,地球又转了一圈,而我们又衰老了一年么? 自从过了三十岁,不知道为什么,每年我都记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三十几,可能是因为,如果不得不去算一算的话,就会特别的郁闷吧,居然都三十几了,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虽然年岁差别不大,但是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的差别却相当的明显,仿佛二十几岁就是应该穿着明亮的T恤拖着拖鞋走在阳光下,而三十几岁的人就是应该抱着个娃,天天穿着个灰色的夹克走在灰暗的上下班路上。今年特地算了一下,今年的生日一过,就三十四了。三十四了啊,奔四的路上,已经快走了一半,但是感觉自己还是那么的幼稚,而谈到物质,还是那么的力不从心。真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我三十四岁时的感受。小的时候,看到那些嘴上长着胡子的叔叔们,总是觉得他们是那么的成熟,仿佛人生充满了自信,生活完全在掌握之中。等到自己也满嘴胡渣,才发现具有这些气质这些是多么的不容易,或者说其实是自己成长的多么的失败,只是长出了胡子,没有长出与其相应的心智。扯远了。 三十四岁这个事,今天突然想起来,除了上面的感慨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层的体会。自从生了娃之后,生活中看到的满眼都是儿子的成长,所有的人都看到,一个小生命在飞快的成长,从会翻身,会爬,会走路,会牙牙学语,两年的岁月,仿佛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充满的都是生命成长的快乐,是那么的朝气。但是仿佛忽然间突然意识到,原来时间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有生命的成长,同时便有生命的衰老。平时都是看到和体会到儿子的点点滴滴,体会到他的点点滴滴中的喜怒哀乐,就仿佛也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和他的合为一体,我们一起在体会生命新生的朝气一样,现在看看,其实我们只是看着他在成长,自己伴随着他同步的衰老而已。唉,时间,真是残酷啊。又想起老爸,又好久没有给他打电话了。伴着儿子的成长而体会衰老,或许还不算最残酷,最残酷的或许是,在没有人关心的角落,默默的静静的衰老吧。
-
WR720N安装Openwrt–路由器强制复位
在配置Wr720N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将/etc目录给删掉了(就是搞exroot搞出来的莫名奇妙的问题). 然后路由器重启的时候,就会处于LED一直闪烁,但是系统怎么也起不起来的情况(目测大概一秒两次的闪烁频率). 没办法,只能想办法重置机器了. 采用了网上的处理方法: 路由器拔电,再插电,然后用一根牙签不断的点击reset键(注意不是长按,是不断的点击).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十几、二十秒左右吧,然后就能从LED看到明显的变化. 如果路由器的LED灯突然快速的闪烁起来的话(这个频率明显跟之前进不了系统的频率不一样,非常的快,每秒可能能闪10次左右的频率) 那么,说明路由器已经进入了安全模式了,这时候就可以使用telnet 192.168.1.1登录路由器,应该是可以直接登录的,没有密码. 登录之后,我使用了下面的两个命令将路由器给重置了: # mount_root # mtd -r erase rootfs_data 然后重启,就可以了,就又可以登录openwrt系统,但是需要重头开始配置了,要安装的软件也要重新再安装一遍了.
-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七个字是昨天从朋友圈看到的,切合那个特定的日子,很应景也很有感觉。下半句的何事秋风悲画扇也很有感觉,但是我觉得,其实根本不用再写了,甚至诗的后几句,也完全不用再写,他们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含义,读者在读到开头这七个字的时候,自然已经在脑海中补全,而且个中滋味,必定各不相同。 但是很可惜这篇博客是个标题党,因为我要放果果的照片上来了!说不出来的一种滋味,只是觉得,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一种情感的抒发,适用的场景其实是蛮宽广的,并非一定是在情人之间对爱情变迁的感慨和分分离离的伤怀。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也更加充满了行为和思想的变迁以及和亲人情感的分分合合,亲密疏远? 人生若只如初见,爸爸喜欢果果一直这样纯真而且开心的欢笑,喜欢果果这样简单但是朴实没有弯弯绕的表达方式,喜欢果果这样对接触到的所有的东西都保持的好奇和兴趣,喜欢果果这样奶声奶气的叫唤和像模像样的学舌,喜欢果果在受到表扬后那样的张扬的开心,也喜欢果果一直这样缠着和敬仰着爸爸的样子。 总有一天,现在的这些状态,随着他的学习,成长,慢慢的都会淡化,会消失。但是,虽然会越走越远,爸爸还是会记得,在两岁的时候,果果是这样的一个可爱的,单纯的,坦诚的,有活力的小孩子。那是爸爸喜欢的果果的样子。
-
WR720N安装Openwrt–单线多拨
单线多拨是一个很诱人的东西,之前听都没听说过。我刷Openwrt的初衷比较简单,就是折腾一下linux系统,顺便做做文件服务器什么的。但是在论坛里面看了一下,发现好多人刷Openwrt的主要的目的,一个是翻墙,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单线多拨了。因为之前一点都不了解,Google了一下,才发现,这个功能确实看起来是那么的诱人! 简单的说,多拨的概念是,一个路由器能同时连接多个ISP,从而使得带宽能够得到叠加。比如说家里面开通了一条电信的宽带,又开通了一个联通的宽带,那么路由器就可以用一个网口接电信的线路,另外一个网口接联通的线路,如果路由器支持多拨的话,那么这两条线路的带宽就可以叠加,家里的上网速度就嗖嗖嗖的上去了。除了这个功能之外,还可以做负载均衡,特定的流量走特定的线路之类的事情。这样的情形,应该叫做多线多拨。 不过,这种同时开通几个宽带的事情,不知道企业里面会不会做,家庭用户应该是不会这样做的吧,有这个必要吗?太能折腾了吧。 多线多拨,对于只是用来上上网的家庭用户的话,只要不是吃饱了撑着,实在没事干,基本上是没有这个需求的。但是如果是单线多拨呢?我觉得只要大家了解了这是干嘛的,估计立马会噌的一下血压升高,脑门发烫,忍不住咽个不自觉留下的口水。好吧,也不至于都这么的x丝,可能只有我是这样的。单线多拨的概念是,在同一个ISP链路上,同时建立多个连接。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奇的东西,我们家用的电信的宽带,在没有破解电信猫之前,电信提供的服务是很没意思的,它限制使用用户的数量,只允许家里面4个设备同时上网,每个设备上网的话都需要单独拨号。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在一条链路上建了多个PPPOE的连接。只不过后来我们家的电信猫被破解了,电信猫改成了路由模式之后,就不需要每个设备单独拨号了。这里说这个,只是说明单线多拨什么的,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直以来,一条物理链路上都是允许建立多个逻辑链路的。但是如果跟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对比,单线多拨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同样是建立多个pppoe的连接,刚才举的例子是,每个设备都只能建立一个自己的pppoe连接,而单线多拨是在同一个设备上(路由器)建立了多个pppoe的连接! 在刷了Openwrt的路由器上,是有软件能够实现这个单线多拨的功能的。但是,多拨了,带宽就一定能叠加吗?这可不一定。我们家宽带是50M的,那我来弄个10拨,同时建10个pppoe连接,那带宽就能到500M吗?太牛逼了吧。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多拨是起不了作用的,因为ISP也不是傻叉,哪有这好事?但是根据网上的说法,在某些时候,某些城市,某些运营商,由于自己的网络配置的问题,多拨就会产生梦寐以求的带宽能叠加的效果!所以,这个单线多拨能不能成功实现带宽叠加,主要不是看技术,拼运气,拼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上网搜搜,就会发现,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端口速度和签约速率不匹配,那么,多拨速率叠加就是可能的。所谓签约速率,就是我们跟ISP签约的时候,告诉我们的速率,比如我们家原来是电信的4M宽带,现在老用户免费升级到了50M。端口速率是我们终端用户不知道的一个运营商内部设置的参数,比如说100M。如果端口速率大于签约速率的话,那么多拨速率叠加就是可能的。 上面的这个说法,不知道是真是假。不管怎么样,反正是拼人品的事,怎么着也得先折腾折腾,说不定就成了呢?所以,先不管这个不可控的因素,咱可以先来研究研究技术上,怎么实现多拨,其他的丢给现实去吧。 关于openwrt上的多拨,实际上有好多个方案。不同的人开发了好几款不同的软件,比如NWan,MWan,MutiWan,M-Route(摘自google…),都能实现单线多拨。我没有研究比较过所有的这几个软件,只使用过mwan3。从我的WR720N的表现来说,mwan3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已经记不清楚为什么使用mwan3这个软件了,可能是openwrt的wiki上有关于这个工具的介绍吧。然后我记得在openwrt的论坛里面,这个软件的作者也对这个软件的原理和使用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觉得比较靠谱。 首先mwan3是由openwrt论坛上的一个叫做Adze的用户发布的,我不太了解历史,这个人应该之前已经发布了mwan2软件,mwan3是他发布的最新版本。参考这个链接,里面有Adze对自己的这个软件的描述。我之前也看了他的这个帖子,对软件的基本原来有了一点大概的了解。 实际上mwan3这个软件,并不仅仅局限于用于单线多拨,从Adze的描述来看,mwan3实际上主要是应用于多线多拨,也就是我们一开头描述的那种情况。并且带了一系列复杂的配置参数,主要是应付不同的应用场景的。它采用的技术,就是功能非常强大的linux策略路(ip工具)加上iptables这两个牛逼的东东。根据不同的配置,mwan3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流量分流,负载均衡,QOS等等复杂的功能。针对我们的单线多拨需求,实际上仅仅使用了mwan3提供的负载均衡功能。 说到底,要实现单线多拨,我们需要在openwrt上做些什么?其实说起来也不复杂,基本的需求就三个。 在一个物理网口上虚拟出多个“逻辑”网口 每个“逻辑”网口单独拨号各自建立跟ISP的连接 多个“逻辑”网口上建立的多个连接之间做负载均衡 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上面列出来的这么多,而mwan3所起的作用就是上面的第三个,做负载均衡。 操作的话按照下面的流程来,基本上是参考的恩山论坛上的叫worker的会员提供的操作手册来操作的,参考这个链接,worker还提供了一个pdf版本的操作手册,在链接上应该能够下载到,他已经把整个流程说的很清楚了。 第一步:安装相应的软件包 安装相应的软件模块ip/macvlan/mwan3 # opkg update # opkg install ip kmod-macvlan mwan3,luci-app-mwan3 ip工具包是基本的软件包,应该是自带的(记不清了),在我们这个需求里面,它主要提供网络配置和策略路由功能,macvlan模块主要提供虚拟网卡功能,mwan3提供负载均衡功能。luci-app-mwan3是mwan3的图形化管理工具。 第二步:创建多个虚拟网卡 使用下面的命令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网卡并激活它。 # ip link add link eth0 name macvlan0 type macvlan # ifconfig macvlan0 hw ether FE:BC:51:C4:0A:23 # ifconfig macvlan0 up 其中eth0需要换成路由器上实际的对外的网口(正常的话应该也是eth0),macvlan0就是新生成的虚拟网卡的名称,可以随便命令,还有ether参数,虚拟网卡的以太网的地址,随便给一个就行了。这样,一个虚拟网卡就生成好。 接下来,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生成多个虚拟网卡,就看我们需要几拨了。我的WR720N使用了三拨,所以使用的命令最终是下面的这样。 # ip link…